單位 |
需求學科專業或方向 |
進人要求 |
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|
機械設計及理論/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/
機械電子工程 |
教授或博士 |
車輛工程 |
教授或博士 | |
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|
材料加工工程(具有金屬材料、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背景)/機械工程(具有模具、鑄造、焊接、機械制造、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等專業背景) |
教授(符合閩江學者特聘
教授條件)或博士后、博士 |
材料科學與工程/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類、高分子相關的化學化工類、機械控制類、力學計算類等學科專業 |
教授(符合閩江學者特聘
教授條件)或博士后、博士 | |
電子電氣與物理學院 |
電氣工程/控制科學與工程/計算機科學與技術/電子科學與技術 |
博士 |
信息與通信工程 |
教授或博士
(本碩博專業和電子信息相關) | |
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相關專業(建筑智能化技術方向)/等離子體物理 |
博士 | |
土木工程
學院 |
土木工程/結構工程/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/土木建造與管理/市政工程/橋梁與隧道工程/交通工程 |
博士 |
人工智能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相關專業/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/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/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/工程力學/固體力學 |
博士 | |
巖土工程/地質工程 |
博士
(地下工程相關學習或工作經歷) | |
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|
建筑學相關專業 |
正高或博士 |
城鄉規劃/土地資源管理/地理學(區域規劃或GIS應用方向)/風景園林學 |
教授或博士 | |
設計學/美術學/歷史學(考古學、考古學及博物館學)/中國古代文學(園林文學方向)/生態學/自然地理學/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|
博士 | |
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
學院 |
市政工程(給排水方向)/環境工程(流體方向) |
博士 |
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相關專業/制冷及低溫工程/工程熱物理 |
博士 | |
供熱、供燃氣、通風及空調工程 |
教授或博士 | |
交通運輸
學院 |
交通運輸工程/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/軌道交通/道路與鐵道工程/交通信息與控制工程/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/智能交通技術/城鄉規劃(城市規劃、城市設計、城市交通規劃方向) |
博士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/數據科學與技術/大數據管理、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相關專業/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|
博士 | |
控制科學與工程/系統工程(工科背景)/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(人機工程、機器人或自動化方向)/ |
博士 | |
物流工程/物流管理/管理科學與工程/經濟或金融類專業 |
博士 | |
測繪科學與技術/測繪工程(GPS方向,本科為測繪工程) |
教授或博士 | |
計算機科學與數學學院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/信息安全/網絡空間安全/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/通信與信息系統/物聯網技術與應用/物聯網技術與工程/智能信息與通信系統/數據科學與技術/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 |
教授或博士 |
統計學/應用數學/計算數學 |
博士 | |
管理學院 |
工程管理類/土木工程(項目管理方向)/管理科學與工程(工程管理、工程造價或房地產方向)/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|
博士 |
技術經濟及管理/會計學/審計學/財務管理 |
教授或博士 | |
公共管理 |
教授 | |
互聯網經貿學院 |
經濟類/管理學類/數學類/計算機類 |
博士 |
管理科學與工程/電子商務/會計/財務/金融學/統計學 |
博士 | |
人文學院
|
廣告學/傳播學/新媒體(新媒體產業、網絡新媒體技術、大數據采集與應用、計算機應用或傳播學) |
博士 |
新聞學/廣播電視藝術學(攝影藝術或攝影與攝像或影視剪輯后制方向)/電影學(電影攝影藝術)/藝術學/設計學(數字媒體藝術、影視動畫等方向) |
博士 | |
數字媒體技術/計算機科學與技術(大數據技術與應用、計算機圖形學等方向) |
博士 | |
市場營銷(廣告營銷、新媒體營銷、數字營銷、口語傳播、營銷學方向)/文化產業(文化產業研究、文化創意設計) |
博士 | |
英語語言文學/外國語言文學/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/商務英語(英語類商務、國際貿易方向)/翻譯學 |
博士 | |
漢語言文學(寫作學、文學文獻學、外國文學、華文文學、文化創意) |
教授或博士 | |
法學院 |
經濟法/訴訟法/民商法/法理學 |
博士 |
知識產權/社會法/國際法 |
博士 | |
設計學院 |
設計學/工業設計/產品設計/機械工程/信息技術 |
教授或博士 |
視覺傳達設計/環境設計/風景園林(景觀方向)/數字媒體藝術或技術/動畫設計/藝術設計史/電影學/戲劇戲曲學 |
教授或博士 | |
馬克思主義學院 |
馬克思主義理論/哲學(倫理學) |
博士 |
科學社會主義/政治學/中共黨史/政治經濟學等 |
博士 | |
體育教研部 |
體育教學與訓練相關專業 |
教授或博士 |
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心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/計算機應用技術/教育技術學/軟件工程/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/網絡空間安全/網絡工程 |
博士 |
學生工作部 |
專業不限 |
博士
(中共黨員,從事學生輔導員工作) |
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中心 |
心理學(心理測量/統計與人才測評/臨床與咨詢心理學/心理健康教育/應用心理學) |
博士 |
類 型 |
科研啟動費 |
安家費 |
住房補貼 |
工資、福利待遇 | |||||
工科 |
理科 |
文科 |
崗位獎金 |
其它 | |||||
中國兩院院士、學部委員、同類國(境)外院士 |
自然科學類≥1500
人文社科類≥500 |
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 |
入編:崗位獎金不少于120萬/年,并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;
不入編:年薪不少于150萬/年 | ||||||
國家“萬人計劃”杰出人才、國家“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”人選(創新長期項目) |
自然科學類≥1200
人文社科類≥300 |
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 |
入編:崗位獎金不少于80萬/年,并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;
不入編:年薪不少于100萬/年 | ||||||
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、國家“萬人計劃”領軍人才、教育部“長江學者”特聘教授、國家級教學名師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|
自然科學類≥1000
人文社科類≥200
|
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 |
60 |
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 | |||||
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、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|
自然科學類≥500
人文社科類≥150 |
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 |
40 |
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 | |||||
國家“萬人計劃”青年拔尖人才、國家“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”青年項目人選、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、“長江學者”青年學者項目 |
自然科學類≥500
人文社科類≥150
|
≥50 |
≥100 |
35 |
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 | ||||
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(全職項目)、省特支人才“雙百計劃”領軍人才、“閩江學者”特聘教授 |
自然科學類≥300
人文社科類≥75
|
≥30 |
≥70 |
24 |
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 | ||||
作為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引進的博士生導師、教授 |
50~300 |
40~100 |
35~75 |
20 |
48~58 |
★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生活津貼12萬元(每月2000元,發滿5年)。
★尚未具有副教授職稱的青年博士后、博士,享受三年副教授同等工資、福利待遇以及獎勵性績效工資。
★租房補貼每月1200~2100元(三年)。
★受聘蒼霞杰出學者、蒼霞特聘教授、蒼霞青年學者的,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以及獎勵性績效工資外,同時分別享受每年10萬元、7.5萬元、5萬元的工作津貼。 | |||
具有博士學位的
教授 |
30 |
20 |
10 |
10 |
35~40 | ||||
具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或博士后出站人員或具有海外背景的博士 |
16 |
12 |
8 |
8 |
28~33 | ||||
博士 |
12 |
8 |
5 |
6 |
26~31 | ||||
優秀博士可申請人才特區直聘、預聘教授或副教授,引進待遇一事一議。 | |||||||||
引進團隊 |
團隊帶頭人及團隊成員享受以上相應人才類型的引進待遇;其它相關配套條件面議。 | ||||||||
備注:
高水平領軍人才和杰出人才生活津貼按《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生活津貼發放管理辦法》
享受每人每月5000元、4000元不等的相應待遇。
2、省特支人才“雙百計劃”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,同時享受每年20萬元的崗位獎金。
3、住房補貼:包含省引進人才住房補助。
4、符合“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”、“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”、“福建省高層次人才”、“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”、“福建青年拔尖人才”等各類人才項目申報條件的優秀人才,學校給予支持推薦申報,入選后可享受相應待遇。 |
單位 |
學科專業或方向 |
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|
機械工程 |
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|
材料類專業/化學化工或機械類專業 |
電子電氣與物理學院 |
電氣工程/信息與通信工程 |
土木工程學院 |
結構工程/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/施工技術與信息化 |
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|
建筑學/城鄉規劃/風景園林/土地資源管理/歷史建筑保護工程 |
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|
市政工程/環境科學/供熱、供燃氣、通風與空調工程 |
交通運輸學院 |
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/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/交通工程/工業工程/物流管理/測繪工程/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|
計算機科學與數學學院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/軟件工程/信息安全/網絡空間安全/物聯網工程/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/統計學/計算數學/智能科學與技術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相關專業 |
管理學院 |
工程管理/工程造價/房地產開發與管理/會計學/審計學/公共事業管理 |
互聯網經貿學院 |
工商管理/管理科學與工程/經濟學 |
人文學院 |
廣告學/新聞學/翻譯學/商務英語/漢語言文學/網絡與新媒體 |
法學院 |
知識產權/經濟法/訴訟法/民商法/法理學/國際法/社會法 |
設計學院 |
設計學/工業設計/產品設計/環境設計/風景園林(景觀)/視覺傳達設計/數字媒體藝術或技術/藝術設計史/動畫設計/電影學/戲劇戲曲學/機械工程/信息技術 |
馬克思主義學院 |
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專業 |
人才類型 |
待遇 |
中國兩院院士、學部委員、同類國(境)外院士 |
1、入編:崗位獎金不少于120萬元/年,并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;
不入編:年薪不少于150萬元/年;
2、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;
3、自然科學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1500萬元,人文社科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500萬元。 |
國家“萬人計劃”杰出人才、國家“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”人選(創新長期項目) |
1、入編:崗位獎金不少于80萬元/年,并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;
不入編:年薪不少于100萬元/年;
2、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;
3、自然科學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1200萬元,人文社科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300萬元。 |
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、國家“萬人計劃”領軍人才、教育部“長江學者”特聘教授、國家級教學名師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|
1、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,崗位獎金60萬元;
2、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;
3、自然科學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1000萬元,人文社科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200萬元。 |
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、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|
1、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,崗位獎金40萬元;
2、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一事一議,未購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裝別墅一套(供本人及配偶居住,無產權);
3、自然科學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500萬元,人文社科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150萬元。 |
國家“萬人計劃”青年拔尖人才、國家“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”青年項目人選、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、“長江學者”青年學者項目 |
1、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,崗位獎金35萬元;
2、安家費不少于50萬元,住房補貼不少于100萬元;
3、自然科學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500萬元,人文社科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150萬元。 |
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(全職項目)、省特支人才“雙百計劃”領軍人才、“閩江學者”特聘教授 |
1、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福利待遇,崗位獎金24萬元;
2、安家費不少于30萬元,住房補貼不少于70萬元;
3、自然科學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300萬元,人文社科類科研配套經費不少于75萬元。 |
作為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引進的博士生導師、教授 |
1、聘為蒼霞杰出學者、蒼霞特聘教授、蒼霞青年學者的,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保險、福利待遇以及獎勵性績效工資外,同時分別享受每年10萬元、7.5萬元、5萬元的工作津貼;
2、安家費20萬元;住房補貼48~58萬元;
3、科研啟動費工科50~300萬元、理科40~100萬元、文科35~75萬元。
4、特別優秀人才待遇面議。 |
具有博士學位、正高職稱的省部級及以上重大項目子課題、重點項目以及相當以上級別的科研項目主持人或第一執行人,或省部級科學技術獎、哲學社會科學獎獲得者 |
1、聘為蒼霞杰出學者、蒼霞特聘教授、蒼霞青年學者的,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保險、福利待遇以及獎勵性績效工資外,同時分別享受每年10萬元、7.5萬元、5萬元的工作津貼;
2、安家費10萬元;住房補貼35~40萬元;
3、科研啟動費工科30萬元、理科20萬元、文科10萬元。
4、特別優秀人才待遇面議。 |
備注:
1、團隊引進、業績特別突出者及特殊人才((含留學歸國人才)的待遇可視引進人才具體情況面議。
2、在一級學科:材料科學與工程、交通運輸工程、土木工程、機械工程、管理科學與工程、電氣工程、信息與通信工程、控制科學與工程、儀器科學與技術、電子科學與技術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力學、建筑學、測繪科學與技術、化學工程與技術、環境科學與工程、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、光學工程、政治學、馬克思主義理論、哲學、理論經濟學、應用經濟學、法學、中國語言文學、外國語言文學、新聞傳播學、藝術學、歷史學、數學、物理學、地理學、化學、系統科學、工商管理、公共管理中設置特聘教授崗位,入選福建省“閩江學者”特聘教授的引進人員享受我校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待遇(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、保險、福利待遇,同時享受每人每年人民幣24萬元的特聘教授獎金;自然科學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經費不低于300萬元,人文社會科學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經費不低于75萬元。),同時享受學校規定的安家費和住房補貼等,同類待遇就高從優不重復)。
3、高層次人才入校后除享受學校提供的以上相關待遇外,另視個人具體情況享受學校業績貢獻獎勵。
4、學校根據應聘者的學術成就推薦申報“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”、“長江學者”、“國家特支計劃”等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,入選后享受國家配套待遇。入選“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”、“福建省高層次人才”、“福建省領軍人才資助計劃”、“福建青年拔尖人才”等各類人才項目申報條件的優秀人才后可享受相應待遇。
|